我的正面管教之旅
发布时间:2017-06-01
自2014年3月首次触电正面管教以来,我一边持续学习正面管教的理论和工具,一边在生活中积极运用,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拥抱,改变最大的是更多去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感受,同时坦陈我自己对此的情绪感受,和孩子充分的交流沟通,凡需要孩子参与配合的都尽量做到“有商有量”。在育儿这条路上,我的心态放缓了,步子放慢了。
我明白了,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时间长”、“没有系统上培训班学习”等之所以让我放心不下,都是源自我对他未来生活的担心,因为爱所以担心,而我的担心以我和孩子之间的拉锯对抗体现出来,我在努力去控制,他在奋力的争取。现在我知道了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行大于言”,孩子自会从妈妈的行为、状态中学习生活的态度和智慧,他自己有这个能力!
与此同时,我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正面管教学习分享群。当时我并没想太多,只是单纯的想回应之前朋友们的一些询问,或许也是我积攒了数月的感受和体会急于分享,或者说是“好为人师”的因子冒出了头。每周四的分享会,持续了两个多月,人数从30多人发展到60多人,有熟人也有陌生人。原本想分享一次就结束的我,不知不觉开始系统地分享正面管教的理念、工具方法和我自己实践的例子与体会。有人会在分享结束后,说感谢我的话,谢谢我不辞辛苦把这么好的东西带给他们;也有人会客观的评价说我讲得有进步;我一个人的“独角戏”也开始转变成有人提问交流了。很难说是谁在施惠,谁在受惠,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又何尝不丰厚呢?我系统的回顾了正面管教的理论和方法;我切身体会到时间挤挤总是有的;我发现原来自己是很乐于去分享交流的,而做的次数多了,我做分享的技能水平也会提高;同时,我也欣喜的看到有很多爸爸妈妈从对正面管教不了解变得渐渐有兴趣了,若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正面管教,岂不是一件天大的福祉?这让我决定要把正面管教分享传播之路延续下去。
迄今为止,我对正面管教理念和工具方法的体会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首先要避免工具的误用。如今,各种育儿书籍和理论很多,爸爸妈妈们也很容易接触到,有些书籍暂不去评价它的良莠,最怕就是被人误用。就像我,曾经把“计时隔离”当成了“积极暂停”,把孩子固定在椅子上或关在房间里,还为了他的妥协和服从得意洋洋。变了方式的惩罚孩子,可笑的是父母竟然还不自知。而系统的传播分享正面管教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误用,也可以告诉父母们如何睁大眼睛进行分辨和选择。
2、其次是工具和方法的清晰化。对于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的人来说,正面管教的工具方法似乎也不过如此嘛,沟通谁不会、拥抱谁不会?然而正是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正面管教给出了具体而清晰的指导步骤,“共情、我句式、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赢得合作的四步”等等,对于新手父母、对于每一个普通家长来说,有了具体可行的步骤,剩下的便只是愿不愿意尝试的问题了。
3、工具方法的综合运用。正面管教的工具和方法很多,有的适合小一些的孩子,有的适合大点的孩子,我以为工具方法之间没有什么一定必须遵守的规则,在使用中千万不可教条化,一切以当时的情况和孩子可接受的程度来判断。我在分享中讲了一个例子,就是带孩子去听钢琴音乐会,由于提前知会了,孩子虽然百无聊赖,但还是坚持听完了一个多小时的音乐会,并且没有干扰到他人,出来后,我对他说:“你今晚做得很好,妈妈告诉你灯熄之后不可以讲话,不可以发出声音,也不可以提前走,你都做到了,我很高兴,这就是……”,我还没讲完,那个“标签词”还没贴上呢,孩子就蹦起来亲吻我。那么这个例子是属于“提前告知、正面语言”的运用,还是“鼓励”的运用,还是“约定后的回顾和感激”,我曾试图归结一下,后来发现其实没必要,所有的工具方法都可以综合运用,只要你用得熟用得效果好就可以了。
4、观念、态度重于工具方法的使用。相对于工具和方法,作为家长修炼的重点应放在观念态度上,比如“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不同情况”,比如“信任孩子”,比如“行大于言”,这些才是真正的重点难点。我在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开始行驶所谓家长的权力,开始莫名其妙喋喋不休的说教,开始下意识的控制孩子朝自己心中“完美孩子”的方向行走。三十过半的我,努力追求的是如何“做自己”,努力克服心中的纠结、犹豫和胆怯,努力奔向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我希望我的孩子在这条“成为自己”的路上,比我花的时间要短。那么,这些观念和态度我不仅要认可和理解它,更要把它们内化到自己的血液中,才能不拘泥于工具方法,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我的真诚、尊重、信任和努力。就像一个武功高手那样,进入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我想,做父母是一门很重要而且漫长的修炼,让我们一起努力,愿我们的孩子都能过上我们从未看见、不曾想像过的幸福生活!